「有人說,在經濟至上的社會趨勢裡,要創造新的東西,都要破壞既有的東西,藉此產生經濟活動。我認為這個想法很危險。利用既有的東西,去創造新的東西,才是未來世代需要的想法。」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季總監、公益財團法人福武財團理事長福武總一郎,今天受邀參加天下經濟論壇發表專題演講。談到創新,他認為,創新不是破壞既有文化,而是運用既有文化創造新東西。談到日本的未來,福武總一郎認為,日本的未來不是要做「小東京」,而是進行地方革命,「地方有許多寶藏」。1985年,總一郎父親福武哲彥跟直島町町長達成共識,同意要建立直島孩子的露營場。福武哲不幸第二年便辭世,總一郎決定繼承家業完成這個計畫。這段期間,他不斷往返直島和瀨戶內海,想法徹底轉變。「過度現代化跟工業化,讓直島受到污染又沒落。」如何讓過度發展的小島復原。總一郎認為,「現代藝術」是唯一武器。他提倡直島精神(Naoshima method),透過藝術來進行溝通,活化地方。他創辦的瀨戶內國際藝術季3年一次,創造137億日圓,訪客超過100萬人次。過去15年來,直島人口從幾千人增加到50萬人。每3年,會有70萬人以上來參觀,包括美國、法國、澳洲、韓國、英國和台灣。「我們發現,真正的幸福是無法透過方便性、娛樂取得的。」1995年,總一郎將公司名稱改為倍樂生(Benesse),拉丁文原意就是「美好生活」。「幸福社區就是不用想太多,即便手腳愈來愈不方便,但有很多人生經驗的老人們,是人生的達人。幸福社區,就是讓這些人生達人可以露出自然笑容。」總一郎透過瀨戶內海藝術季邀藝術家來創作,和當地居民交流,留下作品。訪客來到此地參訪藝術品,老年人再來說明這些作品是怎麼來的,老年人因此有了自信和笑容。談到文化活動如何找到經費?總一郎說,「若仰賴公家機關,結果會毫無變化。要靠零散的捐款,就沒有持續的活動。」在他的堅持下,福武集團成為瀨戶內海藝術季最大的股東,擁有5%股權。透過這樣的方式,財團為文化活動提供穩定體系,「透過支援文化活動,把財富還原給社會是我們的責任。」「經濟是文化的僕人。」經營直島30年,總一郎說他學到「經營事業是達成目標的手段,不是目的。真正的目的必須是文化。」而要振興文化和地方發展,也很難透過以往的歐美均一資本主義達成,必須透過公益資本主義,「希望公益資本主義可以從亞洲開始擴散,建立有歷史、有文化的地區再生。」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季總監、公益財團法人福武財團理事長福武總一郎。天下雜誌/提供 分享 facebook

79922C719FD1D99E
arrow
arrow

    gvvc3441ug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